Logo Pic
菌物志Mycopedia 
搜索类型: 前后匹配前匹配学名全匹配中文名全匹配 帮助
筛选:        所有物种内容完整的物种
收录内容:
此物种的词条内容完整并得到了初步审定。
SpeciesFungorum链接  Mycobank链接    大字模式

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

Chodat & C. Martin 1889

基本信息

  •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:肉褐鳞环柄菇
  • 别称&俗称Othernames:肉褐环柄菇、肉褐鳞小伞、肉褐色环柄菇、褐鳞小伞
  •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: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Chodat & C. Martin 1889
  • 科Family:蘑菇科Agaricaceae
  • 属Genus:环柄菇属Lepiota
  • 分布Distribution:广泛分布,多见于东北、西北、华北等地区,华南、华东、华中等也常见
  •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:浙江省,宁夏回族自治区,四川省,上海市,山西省,吉林省,甘肃省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辽宁省,河北省,河南省,北京市,天津市,山东省,陕西省,湖南省,贵州省,广东省,江苏省,云南省,黑龙江省,安徽省
    查看具体分布情况
  • 生态Ecology:生于各类树林(多数为针叶树,如雪松)、草地、绿化带等各种环境中,偶出现在花盆里;在我国南方,春夏秋季(4-9月)出现,在我国北方,夏秋季(7-9月)出现。
  •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:腐生Saprotrophic
  • 置信指标Confidence:★★★


Picture
摄于上海
来源:咕

介绍部分

简介:该种隶属于卵孢环柄菇组sect. Ovisporae。主要特点是担子果中等至小型(菌盖直径和菌柄长度一般<6cm),体型矮胖;菌盖白色至污白色,密被暗褐色调鳞片,中部钝凸起;菌褶离生,白色;菌柄无菌环,有时仅有膜质的环区,基部有环带状鳞片;担孢子椭圆形,上脐部不凹陷,腹部近平直;褶缘囊状体棒状或窄棒状;盖表鳞片毛状结构基部有棒状短细胞。

核心特征

在野外,快速识别该种的核心特征是:
1.体型矮胖,菌盖和菌柄差不多长,且菌盖宽度很少超过6cm。
2.菌盖上有密集的肝褐色鳞片,菌柄基部也有几圈类似的鳞片。
3.菌柄上没有菌环(有时有一些膜质的,近似菌环的残留物,即环区)。
4.菌褶离生,白色。
5.生长在地面上,喜欢长在雪松等针叶林附近,不会生长在木头上。

相似物种

该种粗略看上去近似于香菇Lentinula edodes,普通人和初级爱好者容易混淆。区别是香菇只会生长在腐烂木头上,菌盖为褐色,有白色鳞片(而非白色,有密集褐色鳞片),菌柄基部没有几圈褐色鳞片,菌褶更接近弯生而非离生。一些蘑菇属Agaricus物种也容易被初级爱好者混淆为该种,两者明显区别是蘑菇属物种菌褶为粉色或褐色,而非白色,且蘑菇属物种体型常常更大。
一些白环蘑属Leucoagaricus和关系较远的环柄菇属Lepiota物种和本种略为相似,区别是这些种一般并不矮胖,体型更大,常有菌环。
同属卵孢环柄菇组的紫褐鳞环柄菇、近肉红环柄菇、亚毒环柄菇等和该物种较为相似。紫褐鳞环柄菇L. brunneolilacea和该物种相似度很高,但其菌盖颜色较浅(褐色、红褐色至紫褐色),菌柄下部只有不明显的细小鳞片,担孢子较大。 近肉红环柄菇L. subincarnata的盖表鳞片酒红色、桃红色至红褐色,担孢子较小。 亚毒环柄菇L. subvenenata目前仅云南地区发现,它生于阔叶树(壳斗科植物)落叶上,菌盖鳞片颜色更浅(红褐色、 栗褐色或紫褐色),菌柄基部一般有明显的白色菌索。

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

(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)
  1.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(蘑菇科), 2019. 杨祝良主编. 北京:科学出版社    
  2.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, 2016. 陈作红、杨祝良、图力古尔、李泰辉编著. 北京:科学出版社    
  3. Lepiota subvenenata (Agaricaceae, Basidiomycota), a new poisonous specie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, 2019. Zhang Yi-Zhe, Zhang Kai-Ping, Zhang Hong-Shun, Sun Jia. Phytotaxa 400(5):265    https://doi.org/10.11646/phytotaxa.400.5.2
  4. α-鹅膏毒肽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研究进展, 2022. 吴智君,李海蛟,孙承业. 菌物学报 41(6):851-870    

食毒性 - 急性肝损害型中毒Acute Liver Failure ,有致死风险

该物种具有急性肝损害毒性,可以致死,曾在我国多地(如河北省)引起大量中毒和死亡案例。主要毒素为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。

案例

案例1:一位土耳其的患者误食了肉褐鳞环柄菇后,出现了胃肠炎症状(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)并在12小时后来到医院就诊。医生给予了活性炭,补充水分、电解质和糖分,并给予了乙酰半胱氨酸、雷尼替丁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C、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治疗。患者的AST和ALT值急剧上升,分别在食用后第4天早上和晚上达到高峰(分别为1265 IU/L和5124 IU/L),之后开始下降,患者最终康复。(Murat Kose et al. 2015)
案例2:一位来自山东的患者食用蘑菇后9小时开始出现胃肠炎症状,25小时后来到当地小医院就诊,在当地医院治疗2天后胃肠炎减轻但出现黄疸,然后被转移到三级医院。此时(食用后第4天)患者的ALT和AST指标分别为2980 U/L和1910 U/L(在Jia Sun et al. 2019的原文中还给出了更多相关指标,具体可参考原文)。误食后第5天进行了内窥镜鼻胆管引流术,第15天鼻胆管被移除。第6天,患者接受了Legalon SIL(药物,有效成分为水飞蓟宾)的静脉灌输。在鼻胆管、水飞蓟宾和补液治疗下,患者在已经进入发展出严重肝毒性的情况下最终痊愈(Jia Sun et al. 2019)。

食毒性介绍的参考文献

  1. A Case Study: Rare 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Poisoning, 2015. Murat Kose, Ismail Yilmaz, Ilgaz Akata, Ertugrul Kaya, Kerim Guler. Wilderness & Environmental Medicine, 26(3): 350-354    
  2. A case study of 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poisoning with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in Shandong, China, 2019. Jian Sun, Hong-Shun Zhang, Hai-Jiao Li, Yi-Zhe Zhang, Qian He, Jun-Jia Lu, Yu Yinb, Cheng-Ye Sun. Toxicon 161: 12-16    
  3.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, 2016. 陈作红、杨祝良、图力古尔、李泰辉编著. 北京:科学出版社    

不同文献记载中本种的食毒性

文献名称食毒性原文描述
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剧毒致死此菇极毒,含毒肽和毒伞肽。
中国毒蘑菇名录剧毒致死鹅膏毒肽、鬼笔毒肽、鹅膏肽类毒素(刁治民 1998;卵晓岚 1998,2000,2006;陈作红和张志光 2003;张富丽等2004;魏宝阳 2005);肝肾损害型、呼吸循环衰竭型、胃肠炎型(卯晓岚 1998,2000,2006)
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(蘑菇科)剧毒致死肉褐鳞环柄菇是一个剧毒种,它含有毒肽及毒伞肽等毒素,可严重破坏肝脏和肾脏,导致死亡


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

(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)
  1.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(蘑菇科), 2019. 杨祝良主编. 北京:科学出版社    
  2.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, 2016. 陈作红、杨祝良、图力古尔、李泰辉编著. 北京:科学出版社    
  3. Mushroom Poisoning Outbreaks - China, 2021, 2022. Haijiao Li et al.. China CDC Weekly    
  4. 中国环柄菇属的分类学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——兼论冠状环柄菇的群体遗传学, 2007. 梁俊峰.    
  5.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, 2015. 李玉,李泰辉,杨祝良,图力古尔 等. 郑州:中原农民出版社    
  6. 中国毒蘑菇名录, 2014. 图力古尔,包海鹰,李玉. 菌物学报33(3):517-548    
  7. 中国大型真菌, 2000. 卯晓岚主编. 郑州: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   
  8. 中国经济真菌, 1998. 卯晓岚. 北京:科学出版社    
  9. 湖南省大型真菌红色名录, 2022. 湖南省林业局.    

物种描述

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,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,可能存在文献过时、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
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,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
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,仅供参考,具体以原文为准

描述1 描述来源: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
类型:简短的描述(摘录自图鉴等,请注意甄别描述真实性)
描述原文:
1258 肉褐色环柄菇(褐鳞小伞) 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Chodat & C.Martin 菌盖直径 2.5~6 cm,初近锥形或钟形,后平展,中突,粉肉色至粉褐色,具粉褐色、粉红褐色或暗紫褐色鳞片;中央褐色,边缘没有鳞片的部位常呈白色或污白色。菌肉薄,白色。菌褶离生白色至乳白色,密,不等长。菌柄长3~6cm,直径4~8mm,近圆柱形,空心,与菌盖同色,菌环以下常有鳞片,菌环以上颜色较浅,顶部近白色。菌环上位往往只留有膜质的痕迹。担孢子6.5~9x4~5μm,卵圆形至宽圆形,光滑,无色,拟糊精质。
夏秋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。此菇极毒,含毒肽和毒伞肽。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华南等地区。

描述2 描述来源: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(蘑菇科)
类型:完整全面的描述(摘录自专著、论文等)
描述原文:
肉褐鳞环柄菇 图 55
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Chodat & C. Martin, Bull. Trav. Soc. Bot. Genève 5: 222, 1889
担子果小型至中等。菌盖直径 2.6~6 cm,初近锥形或钟形,后渐平展,白色或污白色,中央具较低且钝的褐色、暗褐色至肝褐色凸起,随菌盖生长向四周撕裂成同心环状的块状鳞片,鳞片与中央同色或稍浅,向边缘渐小和渐稀疏,边缘常向内卷曲;菌褶离生,白色至乳白色,密,不等长,边缘波状。菌柄长 3~6 cm,直径 0.4~0.8 cm(基部可达 1 cm),近圆柱形,向基部渐粗,中空,基部明显膨大;无明显菌环,只具有一个像菌环似的膜质区,与菌盖表面同色;环区以上菌柄具白色纤毛,以下部分具与盖表鳞片同色的鳞片,鳞片常呈不完整环状排列。
担子 19~35×7~11 μm,棒状,多具 4 孢梗,有时 2 孢梗,极少具有 1 或 3 孢梗。担孢子(6)6.5~9(9.5)x 4~5 (5.5) μm [Q=(1.33) 1.50~1.89 (2.00), Q=1.67±0.13],侧面观椭圆形,上脐部不凹陷,腹面近平直,背腹观卵圆形或椭圆形,无色透明,光滑,壁略厚,类糊精质,刚果红中砖红色,甲酚蓝中不变色,具有 0~1 个小液滴;小尖细小。褶缘囊状体16~37 × 6~12 μm,棒状或窄棒状,偶尔宽棒状,无色透明,薄壁。侧生囊状体阙如。菌盖表面鳞片由呈毛状排列的菌丝组成,但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常倒伏,末端细胞 82~330×7~14 μm,近圆柱状,有时向顶部渐窄,基部往往较细,壁略厚,极少具无锁状联合的横隔;基部具棒状短细胞,25~95 × 5~10 μm;具淡褐色至褐色胞内及胞壁色素。锁状联合存在于担子果各部位。
生境:夏秋季生于落叶林地上。
世界分布:欧洲和亚洲(巴基斯坦和中国)。
模式产地:欧洲。
研究标本:山西:清徐,1985年 8月,采集人名不详(HMAS 85897)。吉林:长春,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, 2005年7月16日,王建瑞(HMJAU 3883)。甘肃:康县,1987年6月,卯晓岚(HMAS 57635)。宁夏:银川,1997年8月19日,文华安和孙述霄5(HMAS63488)。新疆:乌鲁木齐,2007年9月7日,图力古尔(HMJAU 5621)
讨论:肉褐鳞环柄菇L. brunneoincarnata的主要特征是菌盖表面被褐色、暗褐色至肝褐色鳞片;菌柄下部具环带状鳞片;担孢子椭圆形,上脐部不凹陷,腹部近平直;褶缘囊状体棒状或窄棒状;菌盖表面鳞片毛状结构基部有棒状短细胞。
肉褐鳞环柄菇酷似紫褐鳞环柄菇L. brunneolilacea,但后者菌盖表面鳞片较浅,褐色、红褐色至紫褐色,菌柄下部只有不明显的细小鳞片,担孢子较大。肉褐鳞环柄菇近缘于近肉红环柄菇 L. subincarnata.区别在于后者菌盖表面鳞片酒红色、桃红色至红褐色,担孢子稍小(Vellinga,2001c: Razaq et al., 2013)。
肉褐鳞环柄菇是一个剧毒种,它含有毒肽及毒伞肽等毒素,可严重破坏肝脏和肾脏,导致死亡(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组,1975:卯晓岚,1987:Isiloglu &Watling1991: Vellinga, 2001c: Razaq et al., 2013: Kose et al., 2015:陈作红等,2016)。

库中图片 6 张


图片1
拍摄者(昵称或真名):©咕
拍摄日期:2023-05-27
摄于上海
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

图片2
拍摄者(昵称或真名):©咕
拍摄日期:2023-05-27
摄于上海
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

图片3
拍摄者(昵称或真名):©咕
拍摄日期:2023-05-27
摄于上海
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


图片4
拍摄者(昵称或真名):©咕
拍摄日期:2023-05-27
摄于上海。菌柄上有鳞片,而没有明显成型菌环。
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

图片5
拍摄者(昵称或真名):©咕
拍摄日期:2023-05-27
摄于上海。菌柄上有鳞片,而没有明显成型菌环。
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

图片6
来源文献:Flora Agaricina Danica Vol 5
F.肉褐鳞环柄菇(原始发表时的画作)
此图片来自于文献论文,供参考,暂未得到授权,如果侵权可以联系删除


本页链接到
物种:紫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lilacea
物种:近肉红环柄菇Lepiota subincarnata
物种:亚毒环柄菇Lepiota subvenenata



标签:环柄菇类真菌 剧毒(可致死)
上次编辑:-
物种编号:29
Revised:true
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:总计 25 条链接(含重复)
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:总计 1 条链接

©菌物志Mycopedia













回到首页    搜索物种    目录

©菌物志Mycopedia,版权声明
如需引用本文可参考下列格式:
蔡佳铭.2023. 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. 菌物志Mycopedia. http://www.mycopedia.top/result.php?details=Lepiota brunneoincarnata
Jia-Ming Cai.2023. 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[Chinese]. Mycopedia. http://www.mycopedia.top/result.php?details=Lepiota brunneoincarnata